翻译公司浅谈手语翻译的本体论
本体论研究旨在探索手语翻译的根本性质及与其它翻译类型的关系,确立手语翻译在翻译家族中的地位。本体论的研究可以从心理学、语言学、符号学、文化社会学的视角,运用哲学方法对手语翻译的定义、其交际本质、交际模式与过程等方面进行理论阐述,深入分析手语翻译作为一种翻译交际行为的普遍性和独特性。
手语翻译以手语与口语之间的现场即时的信息传递为主要形式,但也包括手语与手语之间以及手语与书面语之间的信息转换。本文探讨的手语翻译以手语与口语的互译为主。从其时下性、现场性,或者从表现形式、涉及的心理过程、运用的技巧和存在的认知困难上看,手语翻译和口译(interpreting)相似,应当属于口译研究的范畴。手语翻译在英文中是“signed language interpreting”,但是国内的翻译界一般把“interpreting”译成“口译”,笔者认为这一译法局限于有声语言间信息的口头转换,因此,本文自此将“interpreting”译为“传译”(香港已有此译法 ),旨在既包括“口译”也包括“手译”。
“手语翻译是传译研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不包括手语翻译的传译研究是不完整的” 。同理,手语翻译研究也应该建立在翻译学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,而无需闭门造车,从头再来。例如在关于手语翻译的分类问题上,可以在传译分类的基本框架下进行,依据翻译发生的场合或题材(setting, theme) 、翻译中的语言方向(language direction)或译语传送的形式(mode of delivery)等进行分类。手语翻译发生的场合主要包括:法庭/问讯传译、教育/讲座传译、电视传译、演出传译等;根据语言方向,手语翻译可以分为手语口译及口语手译;根据信息传送方式,手语翻译也同样可以分为交替传译和同步传译两类。交替传译指的是译员在源语发言停顿时将刚刚听到(或看到)的发言内容用另一种语言传译出来,即源语发布与译语产出是交替进行的;而同步传译则是指译员一边接收源语发言一边同步进行传译,即源语发布和译员产出同步进行。一般在正式场合中的手语翻译都是采用同步传译的形式,即手语译员一边听讲话,一边同时打手语,或者一边看着聋人的手语,一边同步将信息用口语表达出来。
又如关于译员的角色问题,翻译界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。译员有时被比作是“帮手”(helper),是帮助各方实现交际的“桥梁”(bridge)。在商务谈判或纠纷处理等场合,译员的功能好似“润滑剂”(lubricator)或“协调人”(coordinator),需要利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帮助交际双方消除误会,缓解矛盾。而在一些特殊的政治或外交场合,译员还可能要充当“替罪羊”(scapegoat)的角色,替说错了话的领导承担责任。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,在翻译时译员的职责是做个“传声筒”(mouthpiece, conduit),如实地传递信息,不做任何加工和修改,不带任何个人的情感色彩,因此译员又被喻为 “隐形人”,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要从理论上确立手语译员的角色定位,需要参考多种因素,其中包括译员与交际各方的关系、交际各方的背景地位、交际的场合与目的等等。而手语译员可见度高,服务的对象特殊,这些因素给传统的译员角色定位都带来了新的思考。
相关推荐:深圳翻译公司
专业翻译公司
珠海翻译公司
东莞翻译公司
同声传译
同传设备租赁